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首页 新闻 解决方案 行业分析 前沿技术 品牌企业 招标信息 智能交通产品与技术应用汇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 专题报道

智慧交通十大猜想之一:十年一剑 展望下一个十年

来源:安防展览网   发布时间: 2020-04-13 13:50:00

2020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十三五”收官之年虽是开年不利,但好在事情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么这场“大变局”的“变”会在未来十年逐渐稳定下来吧?

2019年印发的《交通强国实施纲要》,以及各省市印发的关于贯彻交通强国实施纲要的文件中,都将2035年视为远期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尽管2030年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但离2035也没有多遥远了,我们在这个节点,可以更近距离的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

十年间,交通会如何发展?我们的出行又是否可以更自由、更便捷、更安全、更绿色?智慧交通又会如何演变应用?

ITS114特别策划“2020十大猜想之一,展望下一个十年”,借十个猜想,来展望描绘交通强国智慧交通部分的宏伟篇章,并邀请了部分专家教授进行分析预测,希望以我们的芥子之思,来换须弥之伟。

当然,预测毕竟是预测,可能对,可能错,就像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关积珍老师所说,从发展历史看,新技术引领和推动的变化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对交通系统来说带来的更是颠覆性的变革。同时,就像目前正在全球范围肆虐的新冠病毒疫情,一场不期而遇的危机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会击碎政治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对社会发展的认知、预测或规划。因此,未来社会的发展其实充满了不确定性,是很难预测的。

但不论预测分析结果如何,我们都相信十年之后,拂去时光尘埃,智慧之光仍会熠熠生辉。

十大猜想之一:下一个十年,无人驾驶能初步普及吗?

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是“十三五”期间最热的未来交通发展热点,也是规模普及最有难度、实现过程最有挑战的一个热点,基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目前资本的狂热、政府的支持,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都会是发展的重点。

智能驾驶分等级,最高等级就是完全的无人驾驶,无驾驶人、无环境限制,可控制车辆的横向、纵向运动,可对目标、事件进行感知、分析以及决策,而其他等级都有环境限制,也就是只能在设计的运行条件下运行。

如果我们将问题细化,下一个十年,是否可以在高速公路实现编队行驶、无人驾驶在景区、工业园区、港口、大型物流园以及学校等相对封闭的场景普及,或许赞同的人,会有很多。这些场景,都可以说是有设计运营条件下的无人驾驶。现在不少的智慧高速试点,都将车辆编队行驶作为主要功能之一,但实际上要解决的问题也还有很多,因为极少有可能为无人驾驶设计专用的车道,比如变道就是一个问题,主动变道、被动变道、其他车辆变道等,但至少这个是已经能看到的示范场景,也是最有可能商业化运营的应用场景。而景区、园区、港口等无人驾驶,也具备商业化运营的可能,但商业化运营的前景有限,应是单一主体投资运营为主的模式。

ITS114的观点就是,十年内,封闭环境(设计运行条件下)的无人驾驶应能初步普及;而在开放环境实现无人驾驶,不仅需要技术不断提升,成本不断降低,更需要交通环境的优化、交通文明的提升和法律、规则的支持,在开放环境下的无人驾驶,下一个十年,应很难普及。

专家观点:

姚丹亚教授:答案取决于如何定义无人驾驶:如果将无人驾驶定义为没有方向盘、没有油门、没有刹车,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行驶,这种定义下的无人驾驶下一个十年普及不了。(清华大学 关积珍: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是载运工具的发展方向,事实上,航空器、铁路、轮船等载运工具的自动驾驶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对汽车来说,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概念有交叉重叠。未来智能汽车会迅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将日趋成熟并实现产业化应用,至于无人驾驶,将在许多特定的场景中得到应用,但不可能普及。(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良维:下一个十年,无人驾驶还不能大面积普及应用。原因是无人驾驶所需的基础运行环境还无法完全建立,我国农村公路占总量的70%,基础设施投入太大,对经济发展的性价比不高,况且年轻一代更加享受人工驾驶,但相信智能汽车会在特定场景或区域内广泛应用。(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领域首席研究员) 那么,您认为呢?




 

相关链接

 

  栏目导航

新闻聚焦

专题报道

市场动态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在线订阅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亿聚力智慧交通网 www.citnet.cn 网站备案:京ICP备17017045号-1

Copyright © 2007-2022 , All Rights Reserve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转载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