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首页 新闻 解决方案 行业分析 前沿技术 品牌企业 招标信息 智能交通产品与技术应用汇编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纵观新智能交通市场动态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22-11-01 08:38:35

在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亮眼缤纷的今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似乎都有确定美好的未来。但俯瞰当下,城市行车难、停车难依旧是绝大多数城市面临的困境,交通已成为与天气等同的公共话题。

但在常态化出行烦恼中也呈现出一抹亮丽的色彩,其中以 “五新”为最——这就是“新支付方式”(一卡通、乘车码)、“新预约共享模式”(滴滴、美团)、“新快递取送服务”(京东)、“新交通工具”(高铁、自动驾驶)和“新交通信息服务”(高德、百度),还有就是“两化”之后主干路网交通组织语义更清晰地表达(标志标线指示),交通管控服务彰显出更多人性化(文明出行、小微快处、电子驾照)等方面。这些以出行者为中心的创新成果虽然只是新交通体系的新枝叶,但它表明一个事实:老方法解决不了新问题,新物种能够带来新气象。
01
智能交通的发展背景城市/城市群是生产/生活要素最为密集高效的协作组织,交通为生产/生活协作提供基础设施与服务支撑。二十多年快速城镇化、工业化是中国迅速崛起的发展主线,智能交通在支撑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交通系统初具规模,但一体化高效率的交通服务软实力亟需加强。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快速升级——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旅客出行需求不断增强;高价值、小批量、时效强的货物运输需求快速攀升。生产/生活协作方式的改变对交通安全、运输效率、服务体验等提出新需求,由此要求交通运输体系在可触达最后一公里的路网结构、高效动态精细化的路权调控手段和一体化综合运输服务能力等方面,要加快数智化升级,加快业务模式创新,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支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历史性擘画了国家整体交通体系的新发展蓝图,提出加快构建国家级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和服务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提出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的具体目标。交通运输部《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安部《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发展规划(2021-2023年)》从数智驱动交通行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层面,提出行业创新发展方向,明确了具体建设任务。各城市也纷纷发布了数字交通发展行动计划。这些体系化的规划指南计划,都为打开智能交通的新画卷按下了启动键。
02

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

智能交通业务需求已经悄然转变,发展理念和概念方案只是政企数字化转型的宣传队。掌握数智化关键技术,形成与交通业务深度融合的、解决实际痛点问题的产品解决方案才是在新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市场是洞察竞争力强弱和创新真伪的照妖镜,能够持续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就能够佐证其强悍的交通业务综合实力。2021年,新兴和传统力量在2G、2B市场呈现出凉热不均的态势。从表面看,有以下几点:一是市场机会和入场企业的反差。自2017年,城市/高速项目数量和规模增速由两位数下滑至5-6%,但新入场交通企业的数量增长竟超过10%。二是头部企业的经营状况凉热不均。一方面是传统智能交通TOP企业面临困境,调整业务方向;另一方面是科技巨头悉数大举杀入智能交通市场。三是似曾相识的建设内容。以中心平台建设为主的项目绝大部分仍采用大厂底盘嫁接生态应用的方案,在夹生中展现出在精细化缓堵等局部业务痛点上的突破。

四是获取项目的套路。具备领先产品解决方案是基础,能够投资运营是关键。由此基本可以判断:变局已定,尚在初期。

03

智能交通市场变局成因探析

智能交通市场主体已由2018年前后的“三国鼎立(大集成商-运营商-产品商)”演变到现在的“五方争霸”(科技巨头-产品商-运营商-集成商地方公司-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对一年拿下一两个本地项目的政府平台公司和地方运营商,我们不做过多分析。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是扫视全行业的科技巨头、海大宇新产品供应商和传统大集成商。当前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科技巨头和传统集成商更多处于互补合作状态,海大宇与科技巨头呈现更为明显的竞争关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由硬设施向软服务转变、由流程化向智能化转变的过程中,对核心技术和业务洞察能力深度融合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新平台对云化、数据化、智能化有显著要求,科技巨头具有突出的基础平台建管运能力;新平台对交通缓堵、安全防控、业务监管等规律趋势洞察有灵魂性的要求,集成商在长期业务系统建设中积累的交通管控细分业务知识可以较快转化为数据治理能力和业务建模能力;新平台对服务公众有明确要求,科技巨头具有可视化表现和终端触达能力。科技巨头与集成商优势互补,能快速形成较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向一体化综合交通模式创新过程中,传统交通企业擅长的单一领域优势逐渐丧失,具有理论研究优势的交通咨询设计公司在落地交付能力上严重不足,且二者行动迟缓。科技巨头一边在招募行业顶尖的业务架构师,一边在积极建设整合生态能力,快速形成方案创新、基础平台和核心数据资产交付能力,高举高打,主动策划,在新市场上逐渐处于较为明显的优势地位。再下探一层,更为根本的要因就是:各城市都奔跑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新智慧城市管理模式的大道上,发展产业、拉动经济和一网通办、高效协作才是各地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疫情反复,各地经济财政状况都受到明显影响,地方政府更加欢迎带着资金、技术来当地投资建设智慧城市的科技巨头。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入场券,由智能交通演进到智慧城市过程中,深度构建行业数据资产,再向2C、2B延伸服务,在打造双智示范城市过程中固化其云图数据服务,成为城市数据平台运营商,恰是科技巨头的发展诉求。


04
智能交通市场变局的五大特点 一是“宽”,业务面宽,落地点多。除传统2G监管/协同/决策/服务外,更多加入了2B的提质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业务以及2C一体化出行服务试点业务,呈现出全域交通的新局面。二是“智”,通过数智化能力洞察趋势规律,探明根因要素,改善痛点业务诉求强烈,这也是新交通业务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三是“实”,无论采用哪些智能感知技术,如何融合多维数据,构建什么样的业务模型,呈现什么样的可视化效果,还是采用什么方式精准触达用户,最终都必须被验证为能够解决问题。 四是“数”,数据资源化、数据产品化、数据服务化被用户前所未有地重视,要求除支撑业务平台外,必须提供用户自助建模、业务专题报告、数据开放实验室、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等能力。 五是“服”,要求以驻场或云上的方式持续向用户提供系统运维、场景驱动数据治理、业务建模、专题报告等贴身服务,为新业务持续见效提供业务和技术保障。
05

关于应对市场变局的建议

面对市场变局,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对已入场、将入场的交通企业有哪些新能力要求呢?以下是我们在实践发展中总结的一些建议,供大家探讨。一是要有深刻的业务洞察能力和方案创新能力。实战、创新、可交付运营的设计方案是开启合作之门的金钥匙。要在数字化、工具化业务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定义痛点问题,并基于数智赋能与业务流程重构,创新工作模式,让用户信服新方案带来的降本提质增效的逻辑、环节、成效和技术支撑。二是要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设计能力。面对不同于传统业务的新模式,要剖析其推进路径和新旧资源整合要点,测算规模化开展业务的投入产出,分析业务商业运营开展存在不确定性,提出化解防范措施等,形成较为明确的商业逻辑,控制成本、保证营收及利润。三是要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从较小层面来讲,要有新感知技术能力,比如视频智能、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雷视一体等,增加基于车辆身份的交通参数感知维度和精准度;从中等技术实力来讲,要有业界较通用的技术集成能力,通过流程再造,提升业务和监管效率;从大技术能力来讲,要有数据治理和业务建模的能力。有了这几项能力加持,才能将业务洞察力转化为行业数据资源挖掘硬实力。   四是要有强悍的大项目组织管理能力。由于新业务需要整合新资源,在项目真正落地时,有各种利益切分、技术实现、业务理解、资源投入方面的协调事项接踵而来。强悍灵活的项目管理有利于整合和约束各方面的资源,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有效推进。五是要有平台化的运维运营能力。新交通业务平台,除之前复杂的系统集成链路外,成效突显的数据智能要求数据链路各环节稳定安全运行,工具化监测排查是数据运维的重要基础支撑。基于场景持续迭代演进是数据智能深度挖掘的普遍共识,在用户没有掌握自助建模等能力时,云上或驻场持续运营是赢得客户的重要保障。
06

结语

如果说2016年阿里提出的交通大脑,是给提升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种下了一粒种子,那么经过五年的孕育成长,这个以数据交叉印证呈现事物真象、以数据融合拼接呈现业务全景、以数据持续跟踪洞察规律趋势的理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接受。五年来,在新交通发展目标和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看到在这条新道路上的产品创新、实践验证和成败得失。如果隔天来看,看不出什么差异。但拿五年前后切片比对,走实起效的变化则是明显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入场企业的变化说明一切。路阻且长,行则将至。在新变局中,我们要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着力沉淀有丰富场景业务价值、可规模化复用的交通行业数据资产,为用户提供在智能协同方面更有实操效能的产品解决方案,让企业占据更有竞争力的位置,用场景化方案和运行实效持续佐证数据智能的价值,让行车难、停车难不断向好成为公共话题。

END

 

相关链接

 

  栏目导航

新闻聚焦

专题报道

市场动态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在线订阅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亿聚力智慧交通网 www.citnet.cn 网站备案:京ICP备17017045号-1

Copyright © 2007-2022 , All Rights Reserve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转载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