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宋洪庆
一、项目背景
长久以来,机场托运行李破损、丢失、迟运、托运过程“黑匣子”等是整个行业及广大旅客都迫切希望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据资料显示,2021年全球共约22.8亿名旅客出行,而每1000名旅客的错运行李数为4.35件。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通过决议期望实现旅客行李的单件追踪,有效降低整个行业的行李错运率。中国民用航空局近年来也积极推广行李全程跟踪系统以提升行李运输服务水平,并将该项工作列入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通过分步走的方式,在十四五期间最终实现全行业行李运输差错和破损率的降低,缩短行李提取时间,让旅客托运更放心。
行李处理过程相比快递行业中快件与货物处理的过程,其即时性、准确性要求均很高,若使用类似于快递行业的手持设备来采集信息,会降低行李处理效率,严重时甚至会延误航班起飞以及旅客提取行李的时间。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行李跟踪系统则能在实现行李跟踪的同时,提升行李处理效率,有效解决行李处理和运输过程中的即时性和准确性问题。
二、解决方案和系统实现
(一)系统目标
行李全程跟踪系统(BTS)覆盖了始发机场托运行李到目的机场提取行李的全部12个节点18个环节,有效降低行李破损、丢失、迟运等情况的发生频率,并增强提供行李业务保障功能,在行李误分拣报警、延误预警、非常规行李拉下、辅助人工分拣等多个方面提高行李处理效率,进一步减少行李差错和破损。
(二)系统组成
行李全程跟踪系统前端设备主要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对行李处理过程进行监控,后台软件基于采集数据、行李分拣信息、航班信息、旅客进出港信息等,对行李运输全过程进行实时分析、处理,为工作人员和旅客实时提供行李运输状态,实现行李误分拣报警、延误报警、非常规行李拉下等实用功能,并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高识别率帮助行李自动分拣系统降低80%以上的弃包率,提升搬运工人20%以上的行李装载效率。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架构图
(三)系统特点
1.覆盖行李运输全过程12个节点的18个环节,不留跟踪死角;
2.软硬件实现自主可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2项,关键指标国际领先;
3.与行李分拣系统高度融合,人工分拣效率提升20%,自动分拣减少减少80%弃包行李;
4.“行李码+照片”的码照模式,支持快速定位查找行李、拉下行李、登机口行李等非常规行李处理;
5.可灵活部署和扩展,在大型、中型、小型机场均能应用;
6.支持机场集团、航空公司的中心化部署模式,组件行李数据中心。
(四)主要功能介绍
1.行李处理节点跟踪
对值机托运、安检、行李传输、分拣、装车、出港运输、装机、卸机、进港运输、进港、提取、中转行李处理的12个节点的旅客托运行李实时跟踪,主要采用以下基于超高频识别技术的设备完成上述功能:
1)RFID通道识别设备
RFID通道识别设备(见图2)是以龙门架形式安装在值机收集线、分拣机注入口、到达输送线(转盘)等位置,自动完成行李条码、行李照片等信息的采集工作,实现360度读取行李信息并与行李照片绑定,并对行李完成前后精准排序:在行李间隔350毫米、皮带速度2m/s的情况下,识别绑定率≥99%。
图2 RFID通道识别设备
2)可视化辅助分拣设备
可视化辅助分拣设备(见图3)的使用可提升人工分拣效率20%以上,设备在离港人工分拣转盘安装应用,行李完整信息投映在显示设备上,实现行李位置与显示信息实时对应,也可以通过操作工位上对应的液晶显示屏,显示详细的工位对应航班的行李装载信息,协助装卸人员完成行李装载